沒有教學的理論是空洞的 沒有理論的教學是盲目的

10週年所慶(1997)

創所30周年感言   王國華

  今年本所創所剛好滿30周年,若以人生而言,應已到三十而立的青壯年。值此光輝燦爛的所慶,特別感謝創所所長郭榮譽教授當年邀請我回所服務。經歷過本所的發展過程,個人不敢說對本所瞭如指掌,但由擔任所秘書、所長、及所內各種職務的經驗,除了恭喜所慶,就野人獻曝,略說個人經驗和感受。

  本所從1987年創所成立碩士班,並招收暑期及夜間之研究所四十學分班,接著在1993年申請成立博士班,另外,1999年四十學分班轉型為教學碩士班(暑期班、夜間班),最近則成立馬來西亞境外教學碩士班(2015),一路發展,日漸茁壯,現有畢業所友獲得碩、博士學位者應有500位以上,如再包含當年40學分班畢業所友,應有千人以上。所友們發揮所學,但多數應該在教育界從事數學和科學科目的教學工作,替國家栽培未來的數學和科學人才,對社會國家貢獻良多。

所辦畢業典禮(1998)

  遙想當年回來服務時,本所就已經頗有基礎,所內教授除郭院長兼所長外,都來自本院各系,師資良好,圖書設備齊全,學生素質高。後來,陸續有段曉林、張惠博、及張靜嚳等老師加入所內陣容,並有各系教授協助授課及指導研究生,本所在科學及數學教育的師資越臻完善,享譽國內。除此之外,在郭所長的帶領下,本所也積極與國外學者聯繫,進行交流。國外科學教育界很多有名學者都曾經來過本所,如美國學者James Gallagher, Frederick Erickson, Lauren Resnick, Richard Lesh, Edward Dubinsky, Jim Shymansky, Norm Lederman, Judith Lederman, Dorothy Gabel, Richard Duschl;加拿大學者Larry Yore;澳洲學者Ken Tobin, Barry Fraser, David Treagust, Darrel Fisher, John Wallace, Peter Taylor;英國學者 David Tall, Jonathan Osborne, John Gilbert, Justin Dillon;日本學者 Masakata Ogawa;韓國學者Jinwoong Son;中國大陸學者胡衛平、王磊等,帶來詮釋性研究、質性研究、建構論、認知科學、科學本質、學科教學知識、科學/數學教學、探究、閱讀寫作、建模、論證、評量、師資培育及學習環境等等的觀念。

台澳跨文化學習環境合作研究教授群在台中合影(1996)

  基於與這麼頻繁和多元的國外學者的交流,帶來很多當代的科學和數學教育的理論及觀念,啟發本所教師及碩博士同學的論文研究方向及教學創新等等。回顧過往教學及指導同學研究的經驗,個人認為本所研究上的特色主要還是以學習、教學、師資培育及教師專業成長研究為主,早期從研究學生的迷思概念、認知發展、認知教學策略、實驗室教學、合作學習等的研究,接著配合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教學模組發展,到最近配合十二年國教的教師專業發展,都可以看到我們的特色,本所重視教學理論及實務的研究。康德(Kant)有句名言"沒有科學史的科學哲學是空洞的;沒有科學哲學的科學史是盲目的 (Philosophy of science without history of science is empty; history of science without philosophy of science is blind) 。借用這句話,同樣的,”沒有教學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理論的教學是盲目的”,與大家共同期許。

王老師研究群聚餐

  除此之外,本所與科學教育中心合作,在教育部中等教育司贊助下,由當年科教中心主任生物系黃世傑教授,主持出版《建構與教學》刊物,專門討論中小學科學教育及教學策略的期刊。期刊於1995年9月28日創刊,不定期發行,推出了17期(2003年),後來轉換成《專業與成長:科學教育簡訊》。本刊的特色,在呼應1980年代之後,認知心理學及建構主義的學習與教學理論之興起,例如皮亞傑及維谷斯基的認知發展理論、奧斯貝爾的有意義學習論、班都拉和懷納的社會互動論等等,提供在科學教育應用的教學案例和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反思。然而,落實理論,必須在教室內實驗,把理論轉化為教學行動,本刊有很多具體案例,可以提供數理老師教學的參考,以便面對課程改革時有所依據。而面對21世紀的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社會,科技和全球化趨勢,培養學生需要具備的跨領域、溝通、合作、批判及創新的知識和技能,發展新的學習和教學理論,乃是刻不容緩,腦神經科學及人工智慧的進展,可能是新一代科教學者可以思考的方向。

  時光飛逝,台灣社會變遷,本所也走過教育的重大改革,1994年的師資培育多元化、2001年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課綱修訂、及近年十二年國教的推動,本所在這過程也有很多貢獻與傑出表現,老師方面,郭所長歷任國科會科教處處長、台東大學校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學門召集人、教育部顧問室顧問。張惠博教授歷任本校物理學系系主任、理學院院長、校長、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校長、教育部及國科會科學教育等重要職位,目前擔任嘉義市副市長。其他教授也都擔任過師資培育及科學教育的重要工作,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其次,畢業所友方面,服務於大學院校頗多,擔任中學校長和主任等行政職務也不乏其人,第一線教學的教師更是不計其數。所友們多能將所學運用於教學、帶領學生科展、領導服務學校的專業成長等等方面,表現傑出者很多,例如有榮獲師鐸獎、Power教師、super教師獎者、有獲得科展優良教師獎者、有登上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團隊等等,所友們的這些傑出表現,本所師生都與有榮焉。

40學分班同學歡聚

  物換星移,寒暑更替,所上師資陣容也有調整。幾位資深教授,郭創所所長和張靜嚳教授雖已退休,但仍會回所幫忙上課及指導學生,張惠博校長目前擔任嘉義市副市長忙於公務,但仍對本所及科教事物關心。2000年之後,陸續有秦爾聰、溫媺純、李文瑜、林淑梤、及陳聖昌等幾位年輕有為的博士加入師資陣容,帶給本所新的生命和方向,相信可以再造彰化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新的榮耀。本所能持續不斷的發展,要感謝很多人,除理學院各系來協助的老師,曾經來所服務的張文華老師和林勇吉老師,也是值得懷念。另外,特別要感謝大家的林姐,當初由科學教育中心黃世傑主任的助理轉任,已經協助6位所長處理所務,貢獻很大。最後,期待不管是已畢業的或新加入的同學,要以本所為榮,常常和所上及師長聯繫,大家彼此關心,共同面對新的挑戰,再創光輝燦爛另一個新的30年。

早年碩班研究生合影

Posted in 科學教育研究所慶祝成立三十週年系列文章.

2 Comments

  1. 感謝所上所有老師們!有您們,才讓我們更愛科教,謝謝!!哈哈,理論果然是骨架。收獲良多。目前正寫論文也有所感,書讀太少囉,會再加油的!!!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