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科教理論與實務的研究所-創所30周年感言

王國華教授在創所30周年感言以「沒有教學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理論的教學是盲目的」為標題,勾起我17年前報考彰師大科教所博士班的回憶。當時本人選擇到一個以培養學生到國外念大學的私立高中教物理,就是想跳出國內升學壓力框架,到一個使用國外高中教材,可以嘗試創新教學,實現心中理想的科學教學的學校任教。在六年的教學期間,將遠哲科學趣味競賽的活動變成學生的課後作業,將科博館資源融入課程,甚至到美國舊金山知名的Exploratorium探索館參加教師研習。雖然學校和學生肯定我教學,但是當時的我已經不知道如何在教學中增添新意。打聽之下,得知彰師大科教所是三所師範大學中最注重研究學校科學教學實務的研究所,引起我的報考動機。

 

幸運進入博士班後,才知道彰師大科教所博士班是很難錄取,因為有同學考了三次才考上。對於沒有念過科教碩士班的我,僅能虛心學習,體會社會科學領域與自然科學領域的不同。所以,前兩年的學習自己的腦袋好像在經歷孔恩所謂的「典範轉移」。尤其,在第一年的科教專題討論課時,聽著所上老師們的批判與建議時,聽得似懂非懂的。這個階段的學習,非常感謝所上老師們逼著我們大量閱讀經典文獻,例如郭重吉講座帶我們讀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Education的文章,邱守榕教授帶我去看她的藏書,才知道science teaching, science learning, curriculum等各個領域都有研究的專書。張惠博校長則帶領我們閱讀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或Science Education的文獻。段曉林教授和溫媺純教授則從方法學的理論與實作上,操練我們熟習質性與量化研究法。王國華教授總能飽讀許多文獻,介紹我們教學、學習與評量理論。張靜嚳教授在專題討論時一針見血的評論,總讓我深思許久。記得第一年上科教專論課程時,每位老師都將自己最擅長的研究介紹我們認識,引導我們思考與討論時,我肚子裡的小baby也一直踢我,好像也想參與討論。同學們也戲稱她為「同學」。
除了老師以外,幫助我適應科教所的生活就是同學和學長姊們。尤其,為了通過資格考,有些好心的學長姐會提供他們翻譯或整理的文獻,節省我閱讀英文文獻的時間,他們也不吝於分享自己如何準備資格考的經驗。最有人情味的是,幫助你的不是只有在校的學長姊,也包括畢業已任教於科教界的學長姊。常常聽到同學分享他們與某某學長姊過去的校園瑣事,學長姊返校演講時分享與老師之間的趣事等等的,似乎就將科教所這個大家庭從第一屆串聯到這一屆了。這樣溫馨的連結,幕後有位重要的功臣就是所辦助理林琤琳小姐。尤其,學生們有什麼心事或是她知道學生發生什麼狀況,總是主動關心學生,溫柔地傾聽與鼓勵的話語溫暖許多學生的心。
科教所每隔三~五年都會負責舉辦科教界的盛會-「科教年會」,負責承辦的所上老師總會號召博班和碩班學生,齊力承擔準備會議中的大小工作。或許也因為學長姊、學弟妹們為科教所主動承擔一些責任,大家一起合力分工,也彼此體諒對方有家庭、工作等負擔,卻願意為所上的任務付上心力,這些努力讓所上師生之間的感情更好。
聽到創所元老郭重吉講座和王老師說過去科教所創所的經歷,回首科教所三十年的歷史,想想過去自己的學習和現在學弟妹的學習已不太相同,代表彰師大科教所一直隨著科教國際趨勢與教育改革的需求不斷地創新求變中。非常感謝所上老師們為學生引介國際學者,舉辦許多國際研討會或工作坊,創造學生許多國內外學習的機會,讓我們看到科學教育更廣闊的世界,裝備一些能力解決台灣的科教問題。希望所上的師生共同努力,讓我們也有機會向未來的學弟妹們細數科教所的歷史與榮耀。

Posted in 科學教育研究所慶祝成立三十週年系列文章.

發表迴響